本文作者:xianfushen

百济申购,如何看待新年伊始两家公司获得监管层的IPO批文呢

如何看待新年伊始两家公司获得监管层的IPO批文呢

感谢邀请!

其实IPO的放缓已经有目共睹,但是期待IPO的暂缓可能不太现实,所以2019年还是照常的低频率发布IPO。对于市场来说已经习惯并不会有太大的冲击!不过目前的IPO还是出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只公布了IPO的数量和公司名称,但是却没有公布所谓的金额!其实更像是一种做贼心虚的表现,我们认为没有必要!


看似好像有了一块遮羞布,但是并没有改变本质的区别,感觉就像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所以2019年的IPO还是会跟随着2018年下半年的脚步,继续放缓并且适量发行!只要不要打开闸门高频率发布IPO,我认为市场还是能够忍受的。千万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现在的市场及其敏感,信心也非常不足,任何的利空都会对于股市造成影响,甚至任何的利空都会阻碍可能出现的反弹甚至是扭转!所以,多为股民考虑一些,让股民有点信心,市场底,信心底就来了!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码字不易,感谢支持!

为什么继续IPO市场会感到失望?至于是三家还是两家,甚至不再披露募集资金规模,市场都不再关注?因为股市上,信心和信用早已丧失殆尽!

我发过多次文,发新股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股市这么多内在机制存在缺陷的前提下,发新股乃至于狂发新股,就等于带病发行,也就是说,既有的问题没解决,还在不断地制造新的问题!

发行新股,一定是支持实体经济吗?一定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最有效途径吗?一定是转移银行信贷压力的有效途径吗?这些问题都可以先放在一边!

一.20年线是A股历史上有了此线以来从未有效跌破过的重要支撑线,新年开盘就跌破20年线,但周五收回,证明新年的杀破20年线为诱空。

二.A股以政策市著称,因此政策市要选择相信政策,先后两次跌破2500点都有直接政策利好刺激,因此2500点附近定义为底部区域没问题。

三.政策给出明显信号,技术上也已经收回到20年线以上,因此操作上可以由保守转为进攻。

百济申购,如何看待新年伊始两家公司获得监管层的IPO批文呢

第二个方面,2018年新股的过会率是比较低的,这是和管理层秉承严审核的标准有关,但毕竟新股发行的堰塞湖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有很多老账要还,科创版块设立在即,A股市场还是要加快一下发行的速度,虽然不一定能够彻底解决堰塞湖现象,但至少努力做到随到随批,目前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不排除2019年新股发行速度提升的可能。

而且从功能上来看,A股的核心功能就是公司上市发行,只要A股市场存在一天,新股发行就会有它自身的节奏和规律,不会停止。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就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

新年伊始,又有两家公司获得发行批文,目前对于IPO发行的讨论逐渐有偃旗息鼓的迹象,因为不管市场是涨还是跌,A股市场都保持着均衡的发行节奏,一般都是2到3家左右,对于这种发行节奏应该怎么看呢?

第一个方面,不必过分的担忧。虽然A股发行速度一度成为市场走弱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但目前A股市场已经弱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说已经是积重难返,如果没有上周五的阳线大涨,相信所有的股民依然会沉浸在绝望之中,A股市场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境地,主要是自身趋势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新股发行只不过是一个促进因素而已,从这个思维角度来说,在A股中期底部阶段,新股发行的多与少,对于A股市场的走势影响并不大,本来已经跌不下去了,就算是新股发行家数多一点,也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不会引发更大的下跌。

百济申购,如何看待新年伊始两家公司获得监管层的IPO批文呢


第二个方面,2018年新股的过会率是比较低的,这是和管理层秉承严审核的标准有关,但毕竟新股发行的堰塞湖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有很多老账要还,科创版块设立在即,A股市场还是要加快一下发行的速度,虽然不一定能够彻底解决堰塞湖现象,但至少努力做到随到随批,目前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不排除2019年新股发行速度提升的可能。

而且从功能上来看,A股的核心功能就是公司上市发行,只要A股市场存在一天,新股发行就会有它自身的节奏和规律,不会停止。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就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

为什么继续IPO市场会感到失望?至于是三家还是两家,甚至不再披露募集资金规模,市场都不再关注?因为股市上,信心和信用早已丧失殆尽!

我发过多次文,发新股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股市这么多内在机制存在缺陷的前提下,发新股乃至于狂发新股,就等于带病发行,也就是说,既有的问题没解决,还在不断地制造新的问题!

发行新股,一定是支持实体经济吗?一定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最有效途径吗?一定是转移银行信贷压力的有效途径吗?这些问题都可以先放在一边!

那么,新股不断发行,带来什么问题?是大量的优质公司吗?带动经济止跌了吗?究竟新股发行是一个象征性的任务,还是一个有意义的事?

从股市总市值的不断下跌,和新股上市后频繁变脸和亏损出现,以及新股一到解禁就出现大小非减持和清仓减持来看,丝毫没有看到新股发行究竟与国与民带来哪些好处。15年以来市值损失30万亿以上,对于国民经济和内需启动的作用大,还是发了这么多新股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大?这个问题很难做出判断吗?

如果说,香港股市美国股市是真相和真实合理的,那么,香港股市去年发行新股总值个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为什么没看到香港投资者怨声载道和全球对香港市的负面报道?因为香港的新股发行是市场化的,且香港新股上市伊始就可以做空,下跌市场依旧可以对冲个获利。也没人疯狂炒作。不管是百济神州还是小米,做空的力量始终存在,对于多数投资者,都会非常谨慎。反观我国,新股发行行政化定价,上市首日44%涨停,其后持续涨停,估值达到40倍以上是普遍和平均水平,而事实上,多数行业平均水平早已因为熊市和股灾不断而下跌到20倍以下,传统行业基本上十倍以下,为什么发行市盈率还是23倍,开板够平均市盈率还是40-50倍以上?明知在不断制造指数下跌新的权重增量,为什么还在源源不断制造新的问题?

我一直说,如果15年伊始,始终坚定改革股市内在机制和问题,市场不会至于今日的结局,不至于股灾不断,熊市不断,变脸不断,减持不断?那么,发新股比市值损失数以三十万亿还更重要?比这么多问题频繁出现还更重要?

发新股本身不是问题,而是问题或者出牌的顺序出了问题。要知道,科创板出台目标后,候选池有一千家,而符合上市条件的有3000-5000家,有完的时候吗?是否一次性全部发掉?只是怕股市无法承受吧?一次性无法承受和长期无法承受有很大区别吗?

目前中国股市的扩容已经不是IPO一种形式,上市公司解禁,如洪水滔天,近期在市场怎么低的价位,但是市场公司二,三股东好不容易迎来市场的解禁。上周就有多家继续采取清仓式减持,引起上市公司连续几个跌停。引起证监会咨询,同时市场一片哀嚎与声讨。证监会对于重拳打击上市公司大股东清仓式减持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但是无奈市场行情长期处于弱势盘整,在此市场背景下,证监会继续贯彻IPO常态化,让上市公司经过比较,坚持不减持的结果,是其越来越不利的地位。

我们不能用行政办法来处理上市公司的合理合法的经济行为,就像IPO上市常态化一样。如果大家在目前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一味地强调本部门本地区的问题,就是缺少了市场的整体性。中国股市的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中国本身的问题,如果不能快速的恢复市场走势,就会失去美国股市回调带来中国股市吸引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其实,我们的市场越来越萎缩,与缺少流动性,只能是把更低的筹码奉献给其利益集团。

大股东减持问题至少应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来进行,否则就是微观与宏观,局部与全局的思考。如果市场只能靠中央银行降准率来维持,不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减少与减缓股市供应量,是一种有效的市场行为。恢复市场的健康是首要的基础部分与条件。离开这个基础性的条件,一切都会无效的努力。

对于市场预期降低或者取消印花税是市场最为关切的问题,其实也是国家财政政策的直接的支持与态度。当务之急不能用千亿资金来与上几亿甚至更多资金的来抗衡的时候。而是应该放眼世界看市场,让市场恢复活力是市场各方面共同愿望,也是必须做到的底线。我们大家也会看到市场中2449点是政府与政策十分关注的点位。守住底线是符合国家与民族根本利益的关键,而不是一己私利。

年前最后一次。证监会核准三家公司IPO批文。市场不少人士发出一些唏嘘之声。第一个交易日两市就闹出开门黑。

虽然股市开门黑有多种因素。但是与三家IPO批文还是有关系的。市场资金不足。IPO不断。投资者难免失望。抛售股票也在所难免 。

开门黑并不是市场底部。股指跌破2449点前低。并来到2440点。这还是有央行定向降准利好护航。要是没有央行护航。股指点位恐怕更低。

要不是有降低印花税传闻。券商大放异彩。能在2440点企稳。要是没有高层降准利好阐述。周五能有大涨。

即使股指大涨重回2500 ,但印花税落空。股指还是容易露出熊市面目。因此周末央行全面降准。降准是利好。能不能抵御印花税降低落空利空。不好说。

因此证监会顺应市场诉求。适当缓缓IPO节奏。这是应有之意。笔者希望股市不只有IPO。还需要投资赚钱效应。后市IPO能够适当缓缓。每周三家在如此市场。有点太多。

但IPO不太可能长期缓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最近提的很多。股市融资压力很大。

因此笔者不太认可牛市行情。不仅IPO难以缓解。很重要的是IPO带来的数倍限售股解禁。

翱捷科技大幅破发,中签者巨亏,券商真的是心黑骗钱割韭菜吗

是的,券商在黑心割韭菜,能怎么办呢,赌场又不能不去,以后长点心,看到-U的股票多研究研究,不能无脑打了,最近的打新惨案可不少。

券商虽然在黑心割韭菜,但大伙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政策上注册制下公司上市不需要盈利,人家作为赚这个钱的保荐机构辅导垃圾公司上市是人家的业务,合法合规。

目前整个市场氛围还是打新必赚,园子里面韭菜长得又快又好,不割岂不是对不住镰刀。。

破发的根源就在于股价高到离谱。由于新股申购定价权在机构和券商,如果发行价是10元那么它可能破发吗?既然他们这些保荐的券商和定价的机构认为翱捷值164甚至更多,那么为什么不用“绿鞋”发行?明显就是根本不敢。所以,你们说这是不是心黑割韭菜?不言而喻

科创板上市公司翱捷科技发行价为164.54元,1月14日上市第一天就遭遇破发,大跌了33.75%,收盘价为109元。

1月17日第二个交易日在大盘全线飘红的情况下又下跌了3%,收盘价为105.72元。如果你是一位打中该新股的申购者并还持有,很不幸,两个交易日不仅一分钱没赚到还亏了35%。

这和a股市场打中新股必赚钱的长期理念完全不同,很多中签者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我只能告诉大家未来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

券商和上市公司只是在赚钱而已

上市公司到市场上融资,出卖股票获得资金,他们当然希望股价越高越好,这样就能换得更多的资金。就像你作为卖家,不管是卖二手车、卖二手房还是卖其它的东西总是想卖得更贵是一个道理。

券商是中介机构、是服务机构,帮助公司上市后按一定的比例获得服务费,为公司融资越多按比例收取的服务费钱也就越多。这就好比作为公司销售的你,卖货越多拿的奖金越多,你会全力推广公司的商品。

上市公司、券商的举动都是市场行为,难道他们做错了吗?

股民们了解申购的新股吗?

注册制以后证监会不再承担上市公司质地是否良好的审核责任,现在的创业板和科创板是允许亏损企业上市的(和港、美股一样),破发公司就更加没有问题了。

上市公司的新股敢定那么高的价格确实有割韭菜的嫌疑,但没人逼着大家申购吧?一切均是市场行为,就好比买了房子不久房价大跌,购房者跑去找开发商要钱,说开发商黑心,大家觉得有道理吗?房价上涨也没见到购房者分钱给开发商吧。

同样的道理,新股大涨让申购者赚了钱,申购者也不会分钱给上市公司和券商。

公司发行新股时会在网上公布招股说明书,几百页的文件,里面详细描述了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业绩、与同类公司的对比以及风险提示。有多少申购者看过这几百页的招股说明书呢?买东西前总要了解一下东西好不好,有什么功能,价格是不是公道,申购新股前难道不需要吗?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完全不了解翱捷科技这家公司到底如何,也不看招股说明书就申购了这和赌博没有太大的区别。很不幸这次赌输了,怪别人?

有人中签后弃购了,显然这些人在分析股价后选择了稳妥的做法,如果公司上市后大涨,大家是不是要嘲讽他们眼光差?

股民要调整心态,申购新股不再是必赚钱的事情

成熟资本市场破发是很常见的事情,投资港股和美股的朋友应该有很深的体会。

港股和美股的新股破发司空见惯,这使得投资者们很谨慎,觉得价格不合适会放弃认购。我一直说a股的散户非常不专业,这一点又一次得到了确认。

我们的投资者思维还留在核准制时代,可是哪条法律规定新股申购必须赚钱呢?

券商和上市公司也正是看出了散户的业余才敢定高价,如果申购新股的人数很少,你看看未来还有哪家公司会定高价?要我说,这都是一些散户自己造成的。

如果不能做到专业,不能静下心来看公司的财报、招股说明书,研究行业动态,我建议就不要直接投资股票了,买基金还省力些,把钱交给专门干这事的人。

提到基金我相信有人又要说“宁愿自己干也不把钱交给陌生人,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有些散户有着迷之自信,宁愿自己乱操作,那么就请继续吧,市场会不断教育他们。“自己的钱亏也要亏在自己手里”,希望能够坚持下去,只是运气不会永远站在你身边,未来破发、退市的股票还会更多。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财,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股民基民进入股海必须明白一点:A股的所有参与者,都是为了利益而来。

不论是融资者、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高管层,中介机构、券商,还是公募、私募基金或中金等大机构都是为自己的团体甚至有个人的利益而参与其中。

券商为了承销收入的最大化,他们是不会顾及散户基民是否赢利亏损的。

所有参与者都有博奕关系。就像打麻将的上家、下家一样。是赤裸裸的输家、赢家关系。大家都想在股市中赢利赚钱。而且有意无意的互相算机甚至设局设套。

散户必须有自我保护、防范、风控意识和能力。心中有与对手博奕的意识和警觉。比如凡虚高价发行的新股就要主动远离,不申购,不接盘。否则就很容易被人算计而割了韭菜。

而且你还不能说上市公司和券商是“心黑骗钱”。因为人家合法合规高价发新。是你为了赚钱自愿申购入套的。是你不设防、心存侥幸、想中肉签吃大肉而上钩被宰的。

打新股包赚钱本身就是过去中国市场的一种怪像,是中国新股稀缺和资金炒作的造成的,随着A股扩板,科创板,北交所,以及注册制的实行,新股的稀缺性解决了,股票市场退市机制也日益规范,所以投资者要适应这个变化要适应。

现有体制下,打新股选择行业基本面好的个股申购(行业是国家扶持支持的,是行业头部企业,业绩良好且正常,公司业绩增长预期、募集资金投向等),这些内容,投资者可从招股说明书中得到。

第二个要考虑市盈率和上市价格,市盈率和价格过高一定注意,破发可能性大。

大家如果对此觉得掌握不好,市场上也有打新基金可以考虑。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多多赚钱,天天快乐[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

先说结论:不完全是。可能很多小伙伴这个时候就要开骂了,凭什么以前中签如同中奖,基本开盘都是N涨停,平均收益10%+;现在会出现开盘就破发的翱捷科技,导致中签者血本无归,你还说不是券商黑心骗钱?

这里就不得不提醒大家,股市投资者最好早些习惯这种情况,以往那种中签如同中奖,可以无脑打新,几乎必赚的时代要一去不复返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IPO机制改革逐步推进了,证券市场越来越市场化了。IPO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取向,突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审核标准更加透明,审核进度同步公开,通过提高新股发行(IPO)各层面、各环节的透明度,努力实现公众的全过程监督。监管部门对新股发行的审核重在合规性审查,企业价值和风险由投资者和市场自主判断。经审核后,新股何时发、怎么发,将由市场自我约束、自主决定,发行价格将更加真实地反映供求关系。

从这指导思想可以知道,未来新股发行数量会大幅增加,价格也会变化很大,会有发行后一飞冲天的,也会有发行后一路下跌的。这点从2021年注册制试点后创历史新高即可反应一二(如下图所示)。

那么券商在企业上市这个过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众所周知,券商是上市机构的保荐机构,且对上市机构进行改制、辅导、申报、承销等等等等环节。那你作为保荐机构,上市股价也是你评估推荐的,一上市就大幅破发,你还说你不是黑心骗钱割韭菜?这就是我说“不完全是“这个答案的原因,为什么呢?因为无论股价上涨还是下跌,对于券商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既然有利可图,说”完全不是“确实难以理直气壮。但即使有利益相关,券商也并不像很多股民所想的那样:只是为了出货割韭菜。

为何这么说?很多人认为股价破发大幅暴跌,一定是券商之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虚抬股价,然后上市后大幅出货砸盘,导致破发,通过这种方式割了股民韭菜。但这个逻辑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最基本的就是:如果券商大量持有了该上市公司的股票,那先拉高再出货不比直接砸盘破发受益更大么?所以破发时套现离场的不一定是券商,也可能是之前XXX轮投资套现的其他机构。

事实上,公司上市后无论涨跌,券商都是可以获益的,所以券商并不”完全“只有”破发割韭菜“这一条路可走,未来随着注册制的推行,呼吁大家不要再无脑打新,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新股也要看好了再出手啊!

无耻的新股发行模式,今年股民先记住:高市盈率、业绩亏损、谈情怀、保荐商有知法犯法、失德劣迹的、上市后解禁数量占比巨大的新股,一律不申购,不参与炒作,谁保荐归谁所有!前车之鉴,好货得让他们自己留着享受!打到也弃购!

本人说句挨骂的话,散户就应该老老实实做股票挣点钱,靠申购新股发财的有几个。新股滥发,导致股市严重失血长期低迷,散户盲目申购新股无形间刺激了管理层的扩张神经,因申购新股导致的亏损没有人同情,只能是自作自受。散户们都醒醒吧,不要助纣为虐,自己剜自己的肉,放弃新股申购,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去上吊,去跳楼。新股发不出来,股市不涨都难。

阅读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